2015年1月7日

讓我們來談談養豬吧!

在我的記憶中,這個名詞經過了好幾次變身,從攢錢、存錢、儲蓄、到理財。



幾年錢路上看到一隻塑膠大豬,就買了,之後每天回家身上的1塊錢銅板都丟進去,沒特別管它,已經超過一半,可惜太重,又破了,就決定把它殺了,另外裝在兩個櫻桃玻璃罐裡,秤重量估計一罐約有2400元,兩罐就是4800元。

我對紙鈔沒興趣,台灣跟著美金,每年貶值3%,錢反而是萬物中最沒有保留價值的東西了,倒是面額最低的銅板,總有一天金屬的價值會超過面額,留著沒壞處。

這裡我可以講兩個故事,大約四十年錢,當時的一元銅板中含鎳夠高,有人收購,熔了做成項鍊等飾品,因為很普遍,引起政府警告「損毀國幣」。更早之前,八十年前,日本人佔領北京,我母親還小,記得日本人把全家人趕到大門圍牆外站一排,進去搜刮,所有金屬皆不可免,要知道,打仗要子彈,子彈要黃銅。

今天的開礦技術進步,但是地球人消耗的更快,回收無法完全,可用的金屬,總歸是越來越少,因此1元銅板留一些,總沒壞處。

「話鋒一轉」好像不是該自己說的話,我話鋒一轉,小時候我們攢錢,有攢錢罐,後來存錢,有存錢筒,再來父母幫我們在郵局辦了一個存摺,要我們儲蓄,就這麼壞了,壞了。從此阿拉伯數字取代了累積,小孩看不到真正的意義,更有時大人大方獎勵,一口氣幫忙存一筆,意義就更混亂了。

近年來,一個更新的詞彙,深奧到連我也難懂,叫做「理財」,意思是銀行利息太低,大家得自己想辦法,股票、基金、期貨、房地產等等,但是理財背後隱藏著消費的影子,真正的目的還是要人拿錢去賺更多錢好去花錢,至少包裝出來的美夢是如此。

我問一句話,理財,除了買房子以外,有多少人賺到了錢?可是有多少銀行沒有賺到大錢?因為資訊的不對稱,讓一般人理財進進出出都把錢理給銀行了,人還是一樣窮,比以前更窮。

王永慶說:你賺的錢,不是你的錢,你存的錢,才是你的錢。

我們何不來復古看看,每天晚上把1元銅板都掏出來(5元不要10元不要),養隻豬,看看一年之後會發生什麼事。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