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年7月24日

屋頂農場風水學

蘇力颱風對我的屋頂農場,並非全無傷害,但是災情發生在我意料不到的地方,把我原來設計做來防風的檸檬樹給吹倒了,可是其它保麗龍箱和花盆都無恙,可見「系統」有發揮作用。


當時沒多想,以為颱風小小,沒攻擊台北。可是出門一看,整條建國南路上的木麻黃,都被理了一個平頭,才知颱風可怕,那我的屋頂為什麼沒有重大傷亡呢?


莊子秋水篇中,風自己說:「予蓬蓬然起於北海而入於南海也,然而指我則勝我,鰌我亦勝我。雖然,夫折大木,蜚大屋者,唯我能也。」意思是任何人手一伸就把風劈成兩半,腳一踩就把風踏在地上,但是毀樹拆房子,只有我(風)行。

回頭說屋頂農場的風水,在屋頂上種菜,跟老天搶糧食,能不先看風水嗎?

屋頂農場的風水,分成四目,分別是:風、水、重、金(防颱風、引排水、承重、成本)。沒有慎重思考這四目的人,早晚都吃到苦頭。

但是我也說,在屋頂種菜的人,比你想像的多,那不看風水就下手,闖禍災情應該非常多,為何網路上很罕見呢?想來,大家種出好菜要拍照上網分享,闖禍當然就摸摸鼻子,悄悄彌補改進啦!

風(防颱風)

台灣位居造物者規劃的颱風高速公路上,每年都要來幾個,但是奇怪,已經好多年大颱風都不來攻擊700萬人居住的兩北(考慮未報戶口的年輕人恐怕還超過700萬很多),戒心年年降低,早晚要出大禍。

話說「風」,我們如果不用到建築的工法,就不能去跟它去硬碰硬對抗,所以我們只能:
  1. 分化破壞
  2. 馬步蹲低
  3. 團結隊形
  4. 棄車保帥
分化破壞:在屋頂絕對不能跟風過不去,如果硬用大面積板去擋風,不但無效且極度危險。但是風可以很容易去分化破壞,所以我在樑的上方,用大盆種矮樹,破壞風型,靠牆整片用中盆種半高的植物,讓風被切成碎碎的,方向不同,就沒有足夠的力量去翻我的保麗龍箱。

馬步蹲低:屋頂的女兒牆是很堅固的,足以抵擋颱風,因此我的屋頂菜園以女兒牆高度為限,像桂花,只要長太高超過女兒牆,就會被大剪一次,這次檸檬被吹倒,就是因為看它還在長果,沒給它剃頭,就被風吹倒了。至於其它保麗龍箱和盆栽,都放置越低越好,這樣已經被破壞的風型,在地面已經沒有什麼威力。

 

團結隊形:單兵對抗,風是贏家,但是若擺連環計陣法,風是輸家。一整排保麗龍箱對風而言,只是地面的隆起,風勢會找抵抗力最小的路徑去走,也就是外側和上側,滑過去,因此面對的風力最小。但是也要注意,頭尾的「母雞」帶小雞,要有一點份量的,「端」與「角」都要能比較重一點,以免大將落馬,陣法就被破壞。

棄車保帥:夏季適合種瓜,我的瓜,也不爬太高,且為了避免風太大傷害到建築物主體,我是以鐵絲網為「經線」,以細麻繩為「緯線」,就是準備犧牲,風若大,先把藤蔓破壞,若更強,把麻繩扯斷,剩下幾條鐵絲網,風吹不壞,也就傷不到建築物主體。

水(引排水)

屋頂菜園一定要有水源,雨水是一個可能,但是我自己考慮儲存水的重量問題,動輒幾百公斤到上噸,在沒有用建築的工法改造之前,目前還是用自來水。我現在一天只澆一次水,再熱的夏天也是如此,菜若想活,得用力長根來適應環境,我每箱澆水時心中默數:「一二三四五六」,經過測量,約800ml,那100箱約80公升的水,一個月用掉約2度的水。台北常常一個月不下雨,我若為了這兩度水建雨水儲存箱或塔,增加屋頂的重量,至少在現在,還不考慮。

排水才是屋頂菜園最重要的問題,一般屋頂只有幾個下水孔,種花種菜都有落葉等等,只要排水孔一塞住,屋頂就要淹水,屋頂淹水,水最後會從樓梯流下去,造成整棟樓的麻煩,闖禍以後,還想要再繼續種菜,就很難跟鄰居溝通解釋了,所以,我們得:
  1. 確保下水管順暢
  2. 確保下水孔不阻塞
  3. 阻根
確保下水管順暢:因為我都用堆肥,又養很多蚯蚓,蚯蚓常常隨水流入下水管,我相信下水管內若有有機物殘渣,應該都已經被清除地乾乾淨淨。


確保下水孔不阻塞:但是下水孔是「瓶頸」,四面八方來的落葉塵土,都集中在那裡,所以我的對策是,擴大進水過濾的面積,這樣就算塞住幾個地方,也無法讓系統整個崩潰。

我有三個下水孔,每個的布局方法略有不同,但原理用得差不多,就是鋪大面積的落水地板,上面放足夠的重量,這樣讓水可以從每個方向的「下面」流進下水孔,過濾面積就從杯口大,增加到大約桌面大,這樣除非颱風把所有植物都吹翻了,一起流向下水孔「區」,不然,都可以順利過濾排水。至於落水地板上面的重量,是避免落水地板被吹走讓系統破壞。


阻根:還有一個跟水有關的問題,就是阻根,植物的根,有些穿透力特別強,再好的屋頂防水處理,也不過是薄薄一層,一旦一個小孔穿透了防水層,天花板就會潮溼甚至漏水。關於這點,我把問題分開,屋頂防水歸屋頂防水,我的菜園,所有植物都有架高,不跟地面直接接觸,不悶水,植物的根就不會去找地板的麻煩。

重(承重)

很多人在屋頂裝不鏽鋼水塔,還裝好幾個,這我不敢!

資料上我查不準,建築法規好像也有改過,因此我取最安全的數字,柱子的上方,不超過500公斤(每平方公尺,以下同),樑的上方,不超過300公斤,其他平面,不超過100公斤。

以這個標準,雨水收集的儲水容器幾乎沒有位置,魚菜共生的魚池也不可能,我只有幾個陶製的水缸,擺在樑的上方,養兩條魚,就這樣了。

但是在這樣的條件之下,還是可以擺出100個保麗龍箱,所以說,善於利用風水,環境是可以調整的。

而我的保麗龍箱,也有設計重量,大約只有底層放約10公斤的山土,其它都是堆肥或舊根落葉等等,一箱絕對不會超過20公斤。

金(成本)

我的屋頂農場,是個實驗,我希望實驗成功,有些經驗和數據,可以大量推廣,沒有門檻,每個屋頂都可以這樣做,因此有很多可以拿「錢」去解決的問題,我都不採用。

時間也是,我每天早上花半個小時在屋頂,忙的時候,10分鐘也可以澆水完畢,週末花幾個小時,混掉的時間居多,所以,屋頂農場,也可以是不花太多時間去照顧的。

結論,幾乎沒有花什麼錢,最貴的是山土,陸陸續續大概買了30包,4500元,幾年來種子和盆大約花費也是幾千元,其它保麗龍箱和堆肥材料,都是取自別人棄物,和我家廚餘,沒花什麼錢,那我得到了什麼?

無比的快樂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希望大家都能得到這無比的快樂。

2013年7月15日

台北屋頂、保麗龍箱、好甜鳳梨

一個頭腦正常的人,不會想在台北種鳳梨,我有位朋友的朋友是鳳梨農,他說鳳梨很好活,種在台北也無不可,可是氣候土壤等等,不可能好吃。


不過我不是頭腦正常的人,況且試都沒試,怎麼知道失敗的滋味能有多麼痛苦,所以兩年前,就把吃剩下的鳳梨頭(鳳梨頭頂上那一撮「頭皮和頭髮」)埋到土裡。


兩年來,不疼不愛不理不睬,看天喝水,跟廢棄沒兩樣,惟一稍稍友善的舉動,只有在初期,給足了我做的堆肥,之後連追肥也沒捨得給它們,一年多來只看到鳳梨長葉子,沒別的,鳳梨葉長長尖尖如刀鋸,輕碰則痛,刮則傷,多次吃它們苦頭,更是不想接近,。


精彩的來了,有一天時間到了(真的是18個月),一顆顆的鳳梨就自己鑽出來了。雖然沒疼沒愛,可是看到它們結果,還是沉不住氣想吃,頭一兩顆收割的太早,纖維白、肉乾,可是,它竟然是甜的欸!


嚐到甜頭之後,就願意等待了,接下來幾顆,都是看到變黃之後才摘,接下來的經驗,太神奇了,不但甜,多汁,而且香,滋味豐富層次多,跟現代鳳梨只有一種純粹甜味是不一樣的,這讓我不經回憶起小時候吃的菠蘿(鳳梨的古文),當年的幸福口感,搭了時光橋,和今日我的舌尖,產生了共鳴。

若說有憾,我的『台北屋頂保麗龍箱鳳梨』,塊頭較小,這我也不好意思責備它們了,我一個保麗龍箱塞兩顆,完全未盡撫養責任,人家沒靠我,全憑自己努力長大成仁,我把它們殺來吃,還敢挑剔嗎?


因為這次種鳳梨幾乎是野放看天,所以我認為只要肥料夠,很適合懶人種在屋頂,射後不理,另外一個用途是,如果沿著屋頂矮牆種一圈,不管大人小孩都不會想要走近牆邊,對於在屋頂上種菜、活動,可以增加好多安全!

2013年7月10日

雲和堆(大堆、好氧堆肥、消滅廚餘、優良肥料)

天下同歸而殊途,一致而百慮。《易·系辭下》
 
話說堆肥,真的是「殊途同歸」,怎麼做最後都會成為堆肥,不過,有些種方法的過程,實在是很不堪!
 
雲和堆」是我最推薦的堆肥做法,在我已經實驗過很多種堆肥方法之後,最後的結論都是它:「雲和堆」。

(取名「雲和堆」是因為「雲和小客廳」專案期間,已經幫台大社會學系屋頂和錦安市場屋頂建了兩個這樣的大堆,希望將來會有成千上萬個「雲和堆」,出現在都市各處,就地消滅廚餘,產生堆肥。)
 
「雲和堆」的體積效果和標準堆(1立方公尺)一樣,但是造堆容易多了,且成本可以極廉,操作簡單,居家良伴,老少咸宜。
 
 
堆肥的理論就不在這裡多說,這裡只介紹做「雲和堆」的方法步驟,請往下看。
 
備料:
  1. 鐵絲網,3尺幅寬,10尺長,建材行、五金行、或是太原路都有售。
  2. 塑膠編織袋一批,就是工地裝砂石的白塑膠袋,舊的可,要透氣透水,數量要夠覆蓋堆的側面和底面。
  3. 鐵絲若干,捆綁用,至少一把稱手的鉗子。
  4. 漏水地板,就是常舖在浴室地上的多孔塑膠地板,總共3尺長3尺寬。
  5. 吊砂石用的太空袋一個,或是藍白塑膠布6尺長6尺寬一片。 

步驟:
  1. 看風水,選個可長可久的好地方,如果在屋頂,要在結構最強的位置,通常是樑的上方。
  2. 漏水地板3尺長3尺寬,舖在風水寶地位置上。
  3. 塑膠編織袋,舖一層在漏水地板上。
  4. 鐵絲網圍成一個3尺直徑的圓筒,重疊部份約1尺,利用鐵絲網邊緣或是另外用鐵絲,捆牢靠了。
  5. 將鐵絲網圓柱放在漏水地板上,找地方用鐵絲固定綁起來。
  6. 塑膠編織袋,舖在鐵絲網圓柱內側,彼此要有重疊,以防堆肥洩漏,想辦法固定編織袋。
 
投料:
  1. 不易腐爛的有機物,如樹葉、草、小樹枝,或是我最愛的咖啡渣,最終比例一半。
  2. 老麵頭。跟有經驗做堆肥已經成功的人,要一批成熟的堆肥丟下去,菌多,發酵會更快。
  3. 用最快速度先堆到一半高度,就很難不成功了,之後可以慢慢繼續投料。
  4. 溫度會自然升高,燙的冒煙,之後可能太乾,要適量加水。
  5. 此時堆肥已經有體積,也發爐有溫度,可以開始投廚餘等等容易腐爛的有機物,每天挖個深坑丟進去,到了晚上掩埋,隔天換位置再挖個坑,繼續。
  6. 每星期比較徹底地全面翻堆一次,正常應該不消10分鐘,就可以完成。
注意:鏟子不要太巨大,中型尖頭的最好用。
 
你會看到:
  1. 廚餘大約一個星期就不見原形,其它,得慢慢等。
  2. 體積會變小,顏色會變深,最終會黑的發亮。
  3. 不臭,有一種彷彿炭灰的氣味。
  4. 等溫度再也無法升高,就可以使用了,老農夫還有一個說法,隔年才用,更好。
非誠勿擾,純文字版,詳細堆肥解說