開宗明義:【鐵馬流浪記】長途旅行專用車與台灣目前的環島旅行無關。
一)台灣好山好水好風景很多,但偏偏環島的這條公路,並不適合自行車旅行。
二)【鐵馬流浪記】從法國羅瓦爾河取得靈感,那樣的旅行方式,在台灣也一定可行,而且比環島好玩多了。
一部適合【鐵馬流浪記】長途旅行的專用車:
一)可能要騎很遠、坐很久,所以「舒適耐騎」是最大前提。
二)平路要能輕鬆快,丘陵要能輕鬆爬。
三)以都市和鄉間丘陵馬路為主,爬坡,可是不爬山,走小徑,可是不越野。
四)操作越簡單越好,把心思留給風景遊玩之用。
五)維護越簡單越好,最好是堅固耐用永不送修。
六)優雅美麗可能是最重要的!
六)優雅美麗可能是最重要的!
為了達到這個目的所發展的基本理論:
一)吊橋理論
二)音叉理論
三)弓弦理論
四)極簡理論
詳細解釋於下:
「吊橋理論」:吊橋的兩側是很穩的,但是越接近吊橋的中間,晃動就越厲害,振幅越大,如果我們希望的是這樣的彈性,吊橋的中間最好。以這個理論來看腳踏車,一般腳踏車的重心都落在後面的30%,後輪尾骨直接向上指向座墊,也就是說後輪震動直接「刺向」人的屁股。如果我們把尾骨加長,後輪大幅度往後移動,讓重心壓在接近中央的位置,此時人就像是坐在吊橋的中央,地震不管是來自前輪還是後輪,都經過車架振動而遲滯、延長、縮小幅度,人的感受會紓緩許多,但前提是,只有鋼管車架能有吊橋的效果(鋁車架相當是水泥橋)。
「音义理論」:敲擊音义的時候,音义不會一口氣把震擊「吃」下去,而是把敲擊能量轉變成一個長時間的振動,慢慢來「消化」掉,如果我們把車架想像成是一個音义,越是能夠把力道變成長久的振動,就會讓騎車的人越少痛苦,簡單的來看,鋼管越長、接點越少,音义的效果就越好。另外我們也要注意,如果把音义中間綁上一根橡皮筋,效果就差很多很多,所以很不幸的,折疊車都幾乎不必去考慮音叉理論。
「弓弦理論」:腳踏車的車架看似是一個剛性的結構,其實卻複雜很多,我以最傳統的菱形車架來解釋,上面的橫桿和後面的上尾骨,承受的是壓力,下面的斜桿和下尾骨,承受的是拉力,這正好和弓弦的性質相當,座墊下面的座桿,也正好在「箭」的位置。受到重壓力的橫桿和上尾骨(弓)彈性效果較硬,因此主要在負責振動消化能量的,是下面的斜桿和下尾骨(弦),弓與弦搭配的好的車架,就有較好的吸震能力。
「極簡理論」:戰鬥機上面絕對不會出現像是「手機吊飾」這樣的東西,因為只要機身表面突出一顆卯釘,或是機艙內多擺一個公仔就要多燒很多很多油。我們把這個想法換到腳踏車上面來,任何不必要的線條都會增加空氣阻力,任何不必要的重量都會增加爬坡負擔,這些都在燒我們自己身體的「油」!所以腳踏車一定要「極簡」。我們在設計腳踏車的時候,當然會在技術上考慮,你們在看到結果的時候,會在外觀上表現出「極簡」。
以此理論設計的車:
車身特別長,重心在中央
CrMo鋼骨車架
鋼管細、長、直、盡量少接點
不摺疊,不用避震器
20吋輪胎
內變速,大範圍齒比
----------------------
未完,待續
之後請看官網
www.tieama.com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